可持續糧食保障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A woman and man cultivating the soil in their field

全球約七億捱餓的人口中,八成是生產糧食的小農、漁民、牧民和無地的僱農。氣候變化、不公平貿易、缺乏農業技術等因素,都打擊小農生計。樂施會與世界各地的小農戶一起孕育社區,推動在地農業及經濟發展,同時提升防災抗災的能力,讓社區達到可持續發展,小農獲得生計及糧食保障。

 

助人自助 共建無窮世界

單次捐款 每月捐款

 

項目故事

Women cultivating the soil in a field of sisal.

坦桑尼亞 - 種出堅韌人生 ‧ 與小農同行

相片說明︰坦桑尼亞小農以前種棉花和高粱,但氣候變化令農作物失收的情況不時發生。為了適應乾旱的天氣,樂施會協助他們改種耐旱的劍麻。(攝影:Sunsun Leung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在東非坦桑尼亞,小農Suzanne Jinyange與六名子女在欣延加的Kishapu社區居住。她家門外是一塊種滿劍麻的農地,旁邊放置一台小型劍麻處理機。受氣候變化影響,缺水令昔日所種的植物都枯萎,她說:「往日在田裡種棉花和高粱,勉強可以維持生活,但仍然捉襟見肘。」這也是當地小農的寫照。

近年,當區的降雨量變得不可預計。以前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是雨季,滋養棉花(是坦桑尼亞其中一種主要出口商品)和高粱成長。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雨季已經無法預測甚至不再出現,這些農作物便開始枯萎,衝擊小農的生計。

雨量減少令當地缺水情況嚴重,加上當地缺乏輸水管等基建,乾旱令道路塵土飛揚。農民為了生活需要,不得不拿著塑膠水桶、水瓶,跑到村裡的水井或水龍頭取水。現時,坦桑尼亞全國共5,300萬人口,逾六成人以畜牧和務農維生。

樂施會與當地夥伴機構Katani於2009年合作開展劍麻種植綜合項目。劍麻有耐旱的特性,缺水也不枯萎。Suzanne後來於2013年加入項目,參加了種植劍麻的培訓,還獲得一架小型劍麻處理機,令Suzanne可以快速去掉劍麻的表皮,抽取內裡一條條的纖維。由於出售劍麻纖維的價值遠比整棵植物高,Suzanne每年靠出售10噸劍麻纖維,能賺取約35,000港元收入。

這筆收入對Suzanne來說,是生死攸關的改變。她其中一名女兒患有骨癌,需要接受較先進的醫療診斷,以往鎮上的醫療相對落後,收入增加後她可以把女兒送到城市的醫院接受較理想的治療。提到她女兒,Suzanne微笑地說:「她的病穩定了,我也放心了。我們種植劍麻的收入也能支付其他孩子的學費。」

除了在Suzanne居住的Kishapu社區外,項目亦在Meatu社區推行,自實施至今已支援近1,000名農民,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項目更涵蓋劍麻加工及收購中心,增加小農的集體議價能力。項目又協助農民組織合作社Shiwamki Association,工人以大型劍麻處理機抽取最柔順的纖維,提升劍麻的經濟價值。中心集合了近200位農民的收成,有足夠的貨量,增加了他們的議價能力。此外,項目鼓勵小農成立農戶互助協會,遊說當地地方議會,將劍麻列為區內優先發展的項目。當地方議會計劃向農民種植劍麻徵稅時,協會成功遊說議會,承諾徵稅要以不影響劍麻農民的生計為原則。

非洲有很多地方依然貧窮,但劍麻農民對生命充滿熱誠,她們臉上的笑容令人感受到她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由於種植劍麻所需水份不多,耐旱耐熱,全年適合種植,是抵抗氣候變化的方法之一。
 
由於種植劍麻所需水份不多,耐旱耐熱,全年適合種植,是抵抗氣候變化的方法之一。
劍麻經加工後變成堅韌的纖維,可製作坐墊、地氈、儲物盒等,具工業生產價值。(攝影:Sunsun Leung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劍麻經加工後變成堅韌的纖維,可製作坐墊、地氈、儲物盒等,具工業生產價值。劍麻經加工後變成堅韌的纖維,可製作坐墊、地氈、儲物盒等,具工業生產價值。
「女兒的病穩定了,我也放心了,而種植劍麻的收入也能支付其他孩子的學費。」Suzanne靠出售劍麻纖維,賺取收入,讓患骨癌女兒得到更好的治療。
 
「女兒的病穩定了,我也放心了,而種植劍麻的收入也能支付其他孩子的學費。」Suzanne靠出售劍麻纖維,賺取收入,讓患骨癌女兒得到更好的治療。

 

 

When most of your family’s income goes towards basic living expenses like rent, food and transportation, what do you do with the little you have left? Spend it on daily necessities? Your family members’ doctor’s visits? Your children’s education? These are questions many smallholder farmers who liv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k themselves every day.

尼泊爾 - 糧食:通往夢想的橋樑

相片說明︰每個家庭的基本開支大致可以歸類為「衣食住行」四大項,當家庭月收入超過一半需要用作糧食開支,到底剩下的錢應該投放在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家人的醫療保健,抑或孩子的教育呢?這是全球發展中國家上億個貧困小農戶每日都苦惱著的問題。

試想像一下,你和孩子住在尼泊爾的農村,一家幾口就靠你在一小塊農地上種植農作物維生。但氣候變化令天氣變得難以預測,反常的旱災和暴雨頻頻發生,令收成往往未如理想。孩子的年紀太小,無法替你分憂。晚飯時,你聽著他們聊起各自的夢想,心頭卻無比沉重,因為你不肯定自己能否負擔他們實現夢想所需的教育經費。

這是尼泊爾鄉郊地區很多家庭的寫照。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統計,尼泊爾的小農戶需要以月收入的六成購買糧食,另外約三成用作住屋、燈油火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平均只剩百分之二能夠用作孩子的教育。

16歲的Mira與家人住在尼泊爾阿迦堪奇(Arghakhanchi)地區的一條小村莊,從小就喜歡上學,夢想是成為尼泊爾文老師,然而,受氣候變化影響,當地農民較以前難以預測收成期,為應付生計,Mira年紀輕輕就已經與家人一同下田耕作。Mira媽媽知道女兒很想實現當老師的夢想,但缸中的糧食長期不足,她擔心自己有一天再無法負擔孩子的學費和書簿費。

為解決當地糧食不足的問題,樂施會在尼泊爾多個地區開展生計項目,並以當地婦女為主要項目對象,讓婦女學習更有效率、更能適應氣候變化的種植技術。我們協助村民成立合作社,向他們提供免息貸款,用作購買抗旱種子和小型農耕機械,讓當地家庭踏上脫貧之路。Mira的媽媽是合作社的成員,她更將農產品外銷,增加收入。

自此, Mira的媽媽不用再為家人的三餐溫飽而惆悵,更鼓勵女兒努力讀書,長大後實現夢想。

16歲的Mira夢想成為一名尼泊爾文老師。(攝影︰Tony Leung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16歲的Mira夢想成為一名尼泊爾文老師。(攝影︰Tony Leung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樂施會在尼泊爾多個地區開展生計項目,並以當地婦女為主要項目對象,讓婦女學習更有效率、更能適應氣候變化的種植技術。(攝影︰Wingo Chan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樂施會在尼泊爾多個地區開展生計項目,並以當地婦女為主要項目對象,讓婦女學習更有效率、更能適應氣候變化的種植技術。(攝影︰Wingo Chan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現在,她們一家的收入增加了,不用再為三溫飽而惆悵。兩人都對未來充滿盼望。(攝影︰Wingo Chan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現在,她們一家的收入增加了,不用再為三溫飽而惆悵。兩人都對未來充滿盼望。(攝影︰Wingo Chan / 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Ethiopia - A buzzing business

埃塞俄比亞 - 嗡 嗡 嗡

相片說明︰「現在,我用儲蓄後餘下的錢買了一頭牛、兩隻羊及一張舒服的床。」 樂施會扶貧項目參加者Sewasew說。(相片︰ Tigist Gebru / 樂施會)

一直以來,八成五的埃塞俄比亞人依賴雨水來種植,但近年氣候變化令降雨變得不穩定,大大打擊無數埃塞俄比亞人的生計。在埃塞俄比亞阿姆哈拉州的Dangila,Mecha和Guangua三個地區,樂施會與合作夥伴一起推動為期五年的養蜂生計項目,這具可持續性的項目為農民在傳統農業以外提供額外收入。參與養蜂項目的小農戶獲派養蜂所需的基本物資、以及小額貸款和培訓,項目亦會介紹小農戶認識一些規模較大、願意從蜂農手上直接購買蜂蜜的合作社。

因為項目給予的支援,很多參加項目的婦女都在生活上得以改善。28歲的Sewasew有三名孩子,她說:「我四歲時答應跟現時的丈夫結婚,14歲時就嫁給他,因此錯過上學的機會。不久前,我加入由樂施會及夥伴機構成立的自助小組,從小組得到3,600比爾(1,200港元*)貸款,我用了2,000比爾購入了一群蜜蜂,再用餘下的錢買了一個新式蜂巢。」

Sewasew繼續說:「現在,我擁有各式各樣的蜂巢...... 我相信,這些新式蜂巢能令蜂蜜的產量在數季內提高,因而賺取更高的利潤...... 過去兩年,我一共生產和出售了300公斤蜂蜜,並從賺得的收入中儲起750比爾來。以前我們用傳統方法用泥土在地上做床,一家人就睡在地上。現在,我用儲蓄後餘下的錢買了一頭牛、兩隻羊及一張舒服的床。」 有了這張新床,Sewasew 每晚都可以舒適地睡覺了。

*根據文章完成時的兌換率。

助人自助 共建無窮世界

單次捐款 每月捐款

 

了解更多樂施會在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工作

Oxfam’s P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