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更新 - 最新消息 - 樂施會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新聞稿及更新

2014年4月03日

公共服務令貧困人口收入增加76%

投資衛生和教育是對付全球財富不均的有效武器

樂施會今天發表「為多數人工作 」的研究報告,指出通過更多投資於如衛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務,將經濟動力直接給予那些最需要它的人,是世界各國即時解決財富不均的不二良方。這些措施能令社會上每個人,特別是貧窮人受惠。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顯示,平均而言,享用公共服務的總值,等同最貧窮人口除稅後收入的76%。而不論是貧國或富國,公共服務都有助改善不平等的情況,令財富不均的程度減低10%至20%。因此推論,世界各地削減公共開支的行動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全球最富有的85人擁有相當於世界一半人口的財富,這事實令全世界感到震驚。政府現應認識到,投資更多於公共服務,是拆掉這計時炸彈的最簡單方法。」國際樂施會總幹事Winnie Byanyima稱。

公共服務可緩解不平等現象不斷惡化的趨勢,而無論在南北半球,執行用者自付,或削減公共開支及緊縮政策都有相反的效果。用者自付醫療費導致全球1億5千萬人面臨破產。而一般的巴基斯坦家庭,需動用家庭收入的127%,才可以把所有子女送進收費低廉的私營學校。
 
儘管證據確實,在2008年至2012年間,仍有超過一半的發展中國家削減其教育經費,亦有三分之二的發展中國家減少在衛生上的支出。「這些削減措施令社會上最脆弱的一群直接受損。」Byanyima說。

「各國政府必須重視免費公共服務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堅拒推行最影響貧窮人的措施,包括用者自付、削減預算和服務私有化等。事實上,貧窮人已經因財富不均而受害。」 Byanyima說。

每天有800名婦女死於分娩,當中有795宗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每年有5千7百萬兒童無機會上學。研究指出,出生在貧窮家庭的小孩,獲得四年教育的機會,只及正常孩子的一半。

Byanyima續稱:「當然,沒有人會反對政府需要讓更多小孩接受學校教育,以及保障更多母親分娩和嬰兒出生的安全。毫無疑問,政府可通過投資更多於這些公共服務,幫助解決收入不均的問題。」
樂施會在全球93個國家開展工作,在當中的64國推行項目,或透過與夥伴機構的合作,支持人們爭取健康及教育權益。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