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更新 - 最新消息 - 樂施會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新聞稿及更新

2014年4月18日

樂施會已完成雅安地震首階段重建項目

第二階段重建工作正在籌備中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級地震,樂施會立即派員到災區展開緊急救援工作,共調集逾362萬港元採購三批救援物資送往災區,令約4.6萬災民解決燃眉之急。

同年7月起,樂施會開展災後第一階段重建工作,實施包括供水系統、環保廁所、道路、養雞和防災減災等12個項目,並已於2014年4月18日完成,現正開始籌備第二階段的重建項目。截至目前為止,樂施會投入救援和重建的總資金逾523萬港元。

第一階段:基礎設施與生計恢復相結合

2013年5月下旬開始,緊急救援工作告一段落,樂施會於2013年6至8月期間,因應各村的迫切需求,分別在蘆山縣太平鎮及寶盛鄉多條村子開展地震災後前期恢復工作,包括幫助村莊建造環保公厠、進行個人及社區衛生宣傳、提供臨時醫療服務、恢復供水等。

隨著政府的災後重建長期方案出台,得知政府資金主要投向重建災後房屋、大型基礎設施等之後,樂施會的重建策略定為特別關注地處偏遠、獲得較少資源及人群需要較迫切的地區,並以恢復農村生計、防災減災及社區衛生健康為項目的主要方向,作為政府災後重建計劃的補充。項目以社區為主體,協助村民修建小型基建設施,為日後災後恢復打下基礎,包括雨城區中里鎮鄭灣村及蘆山縣龍門鄉隆興村的供水系統、雨城區上里鎮箭杆林村的修路工程;另亦提供恢復生計的方法,以協助村戶解決震後房屋修繕的經濟需要,如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鎮七老村的養雞項目。同時,還啟動了蘆山縣太平鎮興林村的道路援建與婦女兒童教育項目。

第二階段:生計發展結合減防災計劃

第二階段的重建工作正在籌備中,樂施會將支持受災農戶開展生計恢復項目,使他們的經濟收入逐步恢復到災前水準。在與農村社區共同規劃未來的時候,樂施會鼓勵村民充分參與項目的決策和管理,從而提升村民自身能力及提升農村社區凝聚力。樂施會在生計改善項目中,重視加入社區減災防災的元素,和村民一起梳理村子的災害歷史,啟發村民繪製減防災地圖,並支持村民建設減防災設施和災害緊急避險演練,使農村社區具備應對未來災害的能力,預防因災返貧。

支持社區及本土NGO發展

推動合作夥伴及公民社會的發展,是樂施會的策略目標之一。在雅安地震災後重建項目中,樂
施的合作夥伴大部分都是本土NGO,過程中注重通過項目實施、同共協作、提供能力建設支援等方式,推動本土NGO在未來持續於區內實施救援及各類生計改善項目,並能更有效地調動社會資源,以支援貧困農村社區的發展。

樂施會迅速及適切回應地震災情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發生7級地震,震中位於蘆山縣龍門鄉。地震造成至少196人死亡,1萬3千多人受傷,超過200萬人受災,涉及19 個地區,超過20萬間房屋受損或被毀。據四川省政府報導,截至2013年5月5日,已有72萬餘人被緊急轉移。
    
地震發生後,樂施會立即調遣成都辦公室四名工作人員組成的救援隊伍奔赴災區進行災害需求調查,同時快速調運樂施會在成都和昆明兩個備災倉庫的救援物資,首批物資於地震翌日送達震中地區蘆山縣。樂施會先後發放了多批救援物資,包括防水帆布、被褥、折疊床、蚊帳、廚具、儲水裝置和衛生包,並優先救助貧窮人、老人、病人和殘疾人士,亦特別照顧到婦女的需求,例如提供衛生用品。在緊急救援階段(截至2013年5月下旬),樂施會共調集逾362萬港元共三批救援物資送往災區,幫助約4.6萬災民。

另外,樂施會獲特區政府賑災基金撥款206萬港元,用於向雅安市蘆山地震災民派發救援物資。隨著政府和民間組織的物資逐漸發放完畢,樂施會的工作人員在災區進行需求評估後,發現災民對糧食、棉被和衛生用品等物資的需求減少,加上災區開始進入下雨和潮濕季節,於是樂施會把原來向賑災基金的申請作出調整,只集中於防水帆布、鋼架摺疊床和蚊帳,以確保救援行動能適切回應災民不斷變化的需求。災民收到我們的物資後亦表示非常合用。

賑災基金有「專款專項、實報實銷」的規定。完成救援項目後,樂施會已按規定向港府賑災基金委員會遞交總結報告及財務報告(包括外部審計報告)。至於向公衆爲緊急救援行動而籌募的款項,樂施會均設立獨立帳目,把公衆的捐款用於救災及重建項目。在雅安地震中也不例外。

- 完 -

關於樂施會:
樂施會是一個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旨在推動民眾力量,消除貧窮。
傳媒查詢,請聯絡:
樂施會高級傳訊幹事  朱麗珊Sarah Chu
電話:3120 5280 / 9276 0064
電郵:sarah.chu@oxfam.org.hk

樂施會支持雅安地震重建項目村的村民代表接受災害管理培訓,按其村子特色自製災害圖,並制訂村級減災防災計劃。圖中村民正為其減災防災計劃作介紹。(圖:樂施會合作夥伴 - 成都高新區和眾文化發展中心)

樂施會在寶興縣靈關鎮安坪村一個安置點,開展環境衛生設施項目,圖為技術人員向村民解釋環保廁所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