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回收的謎思 - 专题故事 - 乐施会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发展教育2014年1月20日

廚餘回收的謎思

吕嘉豪、罗雅芳 - 图像

吕嘉豪、罗雅芳

吕嘉豪、罗雅芳: 来自香港教育学院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推广「粮食公义」倡议运动,探索当中的教育元素。

專訪麥麗萍同學
撰文:呂嘉豪、羅雅芳

現時就讀中六的麥麗萍同學,於去年自發參加由學校所舉辦的活動「不一樣的世界」。她與一班的志同道合,希望通過在校內舉行廚餘回收,可以增加同學對於廚餘問題的認知及關注;她希望由學校出發,以行動為社會作出貢獻,讓世界可以漸漸變得不一樣!

麥同學與組員最初是想舉辦一個「剩食嘉年華」,透過與街市小販的合作,將每天賣剩的食材,烹調成美味的食物,再與同學及社區的人士一同分享。活動目的是想同學及市民一同反思我們在食物浪費問題上的角色,可惜,計劃最終要終止。小販擔心食材的質量,以及因質量問題而引起的法律責任,所以他們決定不捐出食材。麥同學雖然沮喪,但她與組員很快又發現「另一個可能性」:她們看過有關天台種植及廚餘回收的新聞特輯後,同樣認為可在自己學校一試。於是,「綠色廚餘回收」就由此而展開……

聞到就想嘔……
麗萍作為廚餘回收舉辦人之一,但其決心也有受到考驗的一刻。她說:「由於骨頭不能被分解,所以要從一大桶的廚餘中,把骨頭挑出。但廚餘的氣味,聞到就想嘔……那時,心中想著究竟是誰想出回收廚餘這個點子。但看到身旁的男同學,一手掩鼻,一手繼續執拾桶中的骨頭,並全力以赴地去做。於是,麗萍也下定決心,要繼續堅持下去!」

廚餘竟然可以回收?噁心就是賣點!
「我們會在午膳時間,收集各位同學的剩食,之後放進廚餘機中,讓它轉化為液肥。」當麗萍在早會的台上宣布她們的計劃後,台下的學生都議論紛紛。「廚餘不是垃圾嗎?還可以用來做甚麼?」「廚餘那麼噁心,還有臭味,真想像不到變成液肥是怎樣的模樣。」雖然有很多疑惑的聲音,但麗萍她們繼續堅持,並進行了一連串的宣傳活動,讓同學明白計劃的理念、認識廚餘及相關的社會議題。

在一次的問卷調查中,麗萍她們發現,大部份學生都明白到廚餘究竟是甚麼的一回事,證明她們的宣傳取得成功!麗萍指出:「除了我們有策略地在學校人流較多的地方進行宣傳外,亦因為我們選取的題材能在感觀上刺激同學。他們很多都表示廚餘很噁心,所以他們才會熱衷於留意有關廚餘回收的消息和資訊,希望知道如此噁心的東西,如何變成人們口中神奇的資源。」

廚餘回收的謎思!?
廚餘回收的行動會製造更多的廚餘?麗萍憶述回收那天,同學們均十分踴躍,他們會主動將吃剩的飯餸放到我們設置的回收桶中。一方面麗萍她們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亦感到有點困惑。麗萍指出「部分學生以回收行動作為開脫的藉口,更加肆意地浪費食物。」

既然廚餘會被回收再用,將食物扔掉也不算是浪費吧!這就是廚餘回收的謎思,也是很多人的誤解。其實,廚餘回收是下策。縱使環境問題可以得到紓緩,但我們「高度浪費」的生活,依然會加劇資源爭奪的情況。而小農民往往也是資源爭奪戰中落敗的一方。哪甚麼才是上策?答案十分簡單,按自己的需求量去拿取相應的食物量。換言之,就是吃光每餐。這樣做,既可幫助小農,又可保護環境。簡單的一個行動,便能收一舉兩得之效。

製造剩食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曾看見有很多人,並沒有衡量過自己的食量而胡亂點餐,結果枱面上遺下一大堆的剩食。我認為製造剩食是很不負責的行為,因為資源都被浪費掉!」對於香港每天製造3600公噸的廚餘,麗萍認為「我們應該身體力行地去減少廚餘量,因為我們有責任及有能力去這樣做。我們正在把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而這是不公義的!在地球的一邊,很多小農的生計正受到暖化的困擾而衣食不繼;我們卻在另一邊推波助瀾,浪費食物及不斷製造溫室氣體。這種行為必須停止,並矯正過來。以我為例,我會與同學一同分享食物及好好計算家人的食量,減少產生廚餘,停止浪費。」

救命飯
廚餘回收與紓緩貧窮兩者之間有關係嗎?麗萍認為廚餘回收是資源重新分配的其中一種途徑。「我知道香港有些機構會與本地的食肆合作,進行廚餘回收,然後再分發到有需要的人士手中。這種方法使資源從剩餘的一方,轉移到資源缺乏的一方,不但避免了資源被浪費,更有效地利用資源讓貧窮人士受惠。」

現時,香港的確有很多貧窮的人士正在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對於他們而言,免費的晚餐不但稍為紓解他們財政上的壓力,更是他們整天最有營養的一餐。

值得推廣,因為冇人知!
當麗萍被問到,身邊的朋友知不知道全球糧食公義的運動時,她顯得有點無奈。「我明白到樂施會全球糧食公義運動的重要性。但似乎很少人知道自己日常的行為,與糧食生產者小農民的關係。不過,正正因為很少人知道,所以更加值得加以推廣,讓更多的人好好正視糧食不公義及危機!」

至於如何推廣這個運動,麗萍建議應該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因為他們是未來棟樑。而他們亦可以將訊息帶回家中,讓家人能接觸到相關的資訊。最終,將會有很多人明白這個運動並參與其中。」

麥麗萍: 樂施行動組2012的參加者。
呂嘉豪、羅雅芳: 來自香港教育學院的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推廣「糧食公義」倡議運動,探索當中的教育元素。